2011年4月16日晚7点,北京大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千帆教授在逸夫法学楼学术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宪政的路径与困境”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周长军教授主持。
张千帆教授由“如何打破中国有宪法而无宪政”的设问开始,梳理并分析了中国近年来的宪政发展,整场报告以齐玉苓案为标志的官方路径和以孙志刚案件为标志的民间路径为主线展开。首先,张千帆教授通过“宪法死了”和“宪法万岁”的对比,提出宪法修正案对于今日中国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着,张千帆教授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宪政官方路径之兴衰,认为官方路径虽成本低且有效,但存在缺乏可持续性等基本局限。接下来,张千帆教授重点分析了民间宪政的标志性案件——孙志刚事件的制度影响以及孙志刚模式的内在局限及其超越。张教授指出,孙志刚案件虽产生了一定的制度影响,并推动了近年来中国公共参与积极势头的出现,但该模式在本质上不是改善防止公权滥用的制度能力,而只是提供了纠正程序的一种触发机制。最后,针对民间宪政论的局限性,张千帆教授提出了人民推动宪政发展的途径,指出要完成从宪法到宪政的过渡,中国需要一套能够保证政府对人民负责并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制度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在人民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这种过渡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整场报告气氛热烈,张千帆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极富逻辑性,其冷静理性的思维、谦和儒雅的大家风范,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随后,桑本谦教授针对张千帆教授的报告进行了评议,张教授也针对评议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在提问环节,张千帆教授对于同学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报告最后周长军教授做了简短总结,本次学术报告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会学术交流中心 朱倩倩
审核: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会学术交流中心 康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