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暨第八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全国征文获奖者论坛在公司乔伟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司法实践部门等近30名获奖者及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师生共约300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我院副经理李忠夏副教授主持,bat365在线平台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海坤、山东政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经理李玉福教授对发言进行了点评。
论坛第一单元,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邓志伟、bat365在线平台教授李道军、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李拥军教授三位一等奖获得者先后发言,邓志伟从司法实践出发,指出各级法院虽有各种法治文化活动但普遍对司法礼仪关注不够,然后梳理了古今中外司法礼仪的变迁并对现代符号学视野下的司法礼仪进行再解析,从意识困境、信仰困境、文化困境、职业困境四个方面角度深入分析了司法礼仪的实践误区与成因,再从追根溯源、他山之玉和独树一帜三个角度探求解决之道,最后表达了他不仅要实现司法正义更要实现司法之美的法治理想。李道军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法治之路的形成过程,并肯定了近二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离法治越来越近,然后提出了文章的核心:沿着法治之路前进的五大要素——形式要素、控权要素、观念要素、认识要素和精神要素,并表达了其对法治精神的崇高信仰。李拥军以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回归为切入点,分析了传统孝道文化与现代法治文化的三大冲突,并指出解决之道——“心病还须心药医”,孝的问题症结在于行为人的内心,解决需从思想上下功夫。杨海坤指出:三位报告人的报告各有特色,以生活为根源,从实践出发,具有视野广阔。杨海坤教授通过观察法官的不良行为对司法造成的恶性影响,由法制与社会案例引发的深层思考,指出问题根结就在于法治文化。
论坛第二单元,西北政法大学刑事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王国龙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萧衡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印子博士三位二等奖获得者延后发言。王国龙从个案出发,反思司法回应社会舆论时的诸多不足,从技术性的角度探寻解决我国司法塔西陀陷阱,维护司法权威的路径。萧衡锺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唯物史观出发审视、回顾了我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与背景、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法治建设历程。印子以常人方法学的索引性认识论为方法,着眼于纠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我国乡土社会与法律系统的张力矛盾及其解决路径。李玉福教授认为: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不可缺少的强音符,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遇得到问题很多源于法治文化的缺失。经济运行是法治建设根源性的基础,关注法治必须关注经济运行的实践,法学人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要要注重多角度、多视角,不管是城市问题还是乡村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走法制化的道路。
第八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全国征文共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八名、优秀奖十二名。公司理论法学研究所所长李道军教授的《法治的衡量要素论纲》一文荣获一等奖,魏治勋副教授的《“自然状态”学说的观念史渊源》获得三等奖,研究生张洪亮获得优秀奖。
作者:文/孙美莉,图/梁天天